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称谓1)

[本站 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称谓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本文导读目录: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

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称谓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1

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称谓1

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王者”胜诉之行政法律分析1

4、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民法典》最新考点精练1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1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本文将列举我国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一、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灯节、小正月、元夕、上元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起源于汉文帝为纪念平定“诸吕之乱”,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汉明帝时挂灯礼佛。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二、清明节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传说起源于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主要习俗有扫墓、踏青、吃寒食、插柳、放风筝等。

  三、端午节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重午节等,是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民间主要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佩香囊,悬钟馗像,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驱五毒。

  四、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秋夕、八月节、月夕、月节、团圆节等,起源于上古时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年节齐名,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有关传说包括唐军祝捷;朱元璋领导的反元起义军利用饼中藏纸条传送起义消息。民间习俗有吃月饼、赏月、玩花灯,香港有舞火龙等。

  五、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六、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节,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2023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规定重阳节为“老年节”。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七、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主要有贴年红、年夜饭、压岁钱、辞岁、守岁等习俗。除夕,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岁火起源于古代驱邪的需要。

  八、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游神赛会、年例、押舟、祈福、庙会、游锣鼓、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例题】

  1. (单选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首诗描绘了某一传统节日诗人思念亲人的心情。人们庆祝这一传统节日的方式是( )

  A. 扫墓踏青

  B. 赛龙舟

  C. 吃月饼

  D. 饮酒赏菊

  【答案】C【解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王昌龄的《望月怀远》,该诗描写的是中秋佳节诗人思念亲人的心情。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对联的内容与传统节日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

  B. 花市千门雪,灯衢万里春(元宵)

  C. 月满一轮辉宇宙,花香千里到门庭(中秋)

  D.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重阳)

  【答案】D【解析】“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是一副挽联的内容。流水夕阳象征着老年,千古恨是说老年人逝世给世人留下了千古的遗恨。指的是清明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称谓1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称谓

  中国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而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一、谦称

  1、对别人称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为家,比如家严、家父(父亲);家慈、家母(母亲);

  2、对别人称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为舍,比如舍弟、舍妹、舍亲(亲戚);

  3、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为小或老,比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间谦称自己)、小女(自己的女儿)、老朽、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4、自称的有愚: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妾:限于女子表示谦卑的自称;下官:官员的自称;敝:敝处(自己的房屋、处所);鄙:鄙人、鄙见;

  5、其他一些称谓包括见:见谅(请人谅解)、见教(指教);敢:敢问(冒昧地请示别人);窃:窃思、窃以为。

  二、敬称

  1、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2、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5、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6、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三、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四、年龄称谓

  垂髫:3、4岁--8、9岁。

  总角:8、9岁--13、14岁。

  豆蔻:13、14岁--15、16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称谓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例题】

  1. (多选题)下列对于古代称谓说法正确的是( )

  A. “阁下”是对长辈的尊称

  B. “足下”是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

  C. “内子”用于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D.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答案】BCD【解析】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B项正确,当选。古代男子称妻子为内助、内人、贱内、内子等。C项正确,当选。舍有以下含义:①居住的房子。郑云:一市之闲,有三庐一宿。侯馆及庐,宿皆所谓市居曰舍也。此市字非买卖所之,谓賔客所之也。舍可止,引申之为凡止之偁。②放过。论语:不舍昼夜。谓不放过昼夜也。不放过昼夜,即是不停止于某一昼一夜。③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④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D项正确,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D项。

  2. (单选题)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直接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语句。“垂髫”是指( )

  A. 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

  B. 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C. 男子十五岁

  D. 少女十三四岁

  【答案】A【解析】垂髫,亦作垂龆。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垂髫指的是三四岁至七岁(女)、三四岁至八岁(男)的儿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未知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王者”胜诉之行政法律分析1

  时下王者荣耀可以算得上一款爆款手游,一提及王者荣耀大多数人都能想到腾讯公司。然而2024年6月19日,贵州问渠成裕酒业有限公司注册了王者荣耀商标,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该商标予以无效宣告,理由是贵州问渠成裕酒业公司注册的商标侵犯了腾讯公司对王者荣耀的在先著作权。但是这个请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一怒之下,腾讯公司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告上法庭。此案在近日公布了二审判决,腾讯大获全胜。腾讯为什么可以状告知识产权局呢?让我们一起分析该案背后的法律原理。

  一、法条链接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12)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二、知识点剖析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一个常考知识点,法条规范采取了列举式,我们简单的概括为,行政诉讼可以受理是具体行政行为和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然而在备考过程中一一背诵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显然不现实。所以在做题过程中建议大家运用排除法,着重记忆行政诉讼的排除事由:

  1.国家行为: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内部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最终裁决行为: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5.刑事司法行为: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6.调解仲裁行为: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7.行政指导行为:行政指导行为;

  8.重复处理: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9.过程性行为:行政机关为作出行政行为而实施的准备、论证、研究、层报、咨询等过程性行为;

  10.执行行为: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协助执行通知书作出的执行行为,但行政机关扩大执行范围或者采取违法方式实施的除外;

  11.内部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基于内部层级监督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听取报告、执法检查、督促履责等行为;

  12.信访行为:行政机关针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行为;

  13.无实际影响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三、试题演练

  【例题】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某政府部门以张某试用期不合格为由取消其录用资格

  B.某社保局给李某记大过处分

  C.王某去当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不予理会

  D.某财政局对工作人员田某提出的辞职申请不予批准

  【答案】C。解析:A项错误,某政府部门以张某试用期不合格为由取消其公务员录用资格,属于内部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B项错误,某社保局给李某记大过的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D项错误,某财政局对工作人员田某提出的辞职申请不批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故本题答案为C。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民法典》最新考点精练1

  1. 2023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表决通过底线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决定权

  C.最高监督权

  D.最高任免权

  1.【答案】A。解析:全人大表决通过《民法典》是作为国家立法机关进行立法的过程,体现出了全国人大在行使立法权。故本题答案为A。

  【考点】法律 宪法 宪法的基本内容 中央国家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 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A.6个月

  B.3个月

  C.1年

  D.2年

  2.【答案】C。解析:《民法典》第318条规定,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故本题答案为C。

  【考点】法律 民法 物权 所有权 所有权的取得

  3. 《民法典》对婚姻家庭部分的法律规定作了重大修缮,其中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该婚姻的效力为:

  A.效力待定

  B.有效

  C.可撤销

  D.无效

  3.【答案】C。解析:《民法典》第1053条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故本题答案为C。

  【考点】法律 民法 婚姻 结婚 婚姻的效力

  4. 《民法典》对婚姻家庭部分的法律规定作了重大修缮,其中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该婚姻的效力为可撤销。可撤销的期限为:

  A.6个月

  B.3个月

  C.1年

  D.2年

  4.【答案】C。解析:《民法典》第1053条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故本题答案为C。

  【考点】法律 民法 婚姻 结婚 婚姻的效力

  5. 王老头现年76岁,2023年3月份其订立遗嘱表明将所有财产均留给小女儿并在子女陪同下进行了公证。后在7月份又自书一份遗嘱表示财产所有子女平分,临终时,由于大儿子对其不管不问,老王当两位护士和子女面表示修改遗嘱所有的财产只留给老伴和女儿。那么老王去世后,有权继承遗产的是:

  A.女儿

  B.老伴和女儿

  C.女儿和儿子

  D.按法定继承

  5.【答案】B。解析:《民法典》第1142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因此,按照老王最后的遗嘱,老伴和女儿有权继承。故本题答案为B。

  【考点】法律 民法 继承 遗嘱继承 遗嘱形式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1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称谓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1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标签:行为   行政   中国   对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考路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k6./wenda/12658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