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经济(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继承)

[本站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经济♂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常识判断是公务员考试中比较普遍同时也是相对稳定的题型。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由于村官职业性质的要…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经济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常识判断是公务员考试中比较普遍同时也是相对稳定的题型。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由于村官职业性质的要求,要求村官必须具备相对较广的知识范围,否则将不能处理日常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所以在这类试题中,所选素材从古到今,从无机物到人类,从自然界到社会……包罗万象,对应试者没有专业上的歧视,而是通过测试比较不同考生知识面的广博程度。一、从生活中来,到题目中去:重视平时积累常 识判断的考查以基础知识为主,虽然题目设计灵活多样,但最终都没有脱离基础理论知识这个主线。备考过程中要打牢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从容应对考试。常识判断 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自然、人文等多个领域。经分析发现,文科类考生在这一块是占优势的。这源于所文科生对于这些常识接触得比较多,并且具 有文科生的思维方式,这一方式理科生可以学习一下。就是在看到一个现象事件的同时,将这件事对应某一知识领域,对其进行思维发散。比如,近年清宫剧很火, 那么我们在看剧的时候,就可以针对其中的细节进行扩散:《康熙大帝》中有一段视频很火,其中康熙在乾清宫升起了“正大光明”的匾额。我们可以想到这是历史 知识和人文常识的结合。比如2023年国考中曾出现这样的题目: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建筑物的性质。下列匾额与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明镜高悬——贡院 B.万世师表——关帝庙C.还我河山——武侯祠 D.正大光明——乾清宫二、“投机”排除巧应对:破解较专业的题目常识判断中有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题型,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法律部分。面对这些题目,一方面本身对基础的概念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非该专业相关的考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还是比较困难,那么怎么办呢?蒙吗?其实举个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理解这些题目。例: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C.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这 道是2011年的国考真题,在常识判断中属于难度较大的了。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知道货币升值指的是一国的货币对外币价值的上升。下面就可以举例子了:以人民 币对美元为例,原来7元兑1美元,升值后6元兑7美元。那么出口商赚了相同数量的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少了,不利于出口。中国公民到美国旅游,同样数量的 人民币可以兑换的美元多了,有利于出境旅游。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短期套利的热钱会流入。因此本题选D。三、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时政要闻常 识判断题目往往具有有很强的时代感,几乎每一部分都与身边发生的大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情社情更是如此,考试之前半年的国内外大事是考生们需要复习的 重点。考生平时多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留意时事热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在解答常识判断题目的时候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四、个性化复习:重点突出,有所侧重从 知识的偏重性来说,常识判断部分的导向性非常清晰,即加强考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因此,无论政治、经济、自然、文化,都是需要通过一个折射点来展开 复习面,而这个折射点就是常识积累程度。考生并不需要去死记硬背世界最长的河流有多长、某省最高的山脉有多高,只需在复习时针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 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备考。许多考生觉得复习无从下手,只得望洋兴叹。出于时间和知识点的考虑,考生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考试大纲很重要,考生可针对大纲所提到的知识点进行各个击破。以下是常识判断部分重要考点:国情社情——我国的资源能源、人口与民族、经济成果等政治常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党史等人文常识——我国的历史、中医、戏剧、国画、书法、文学作品等科技常识——科技史、科技成果法律常识——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基本法律知识经济常识——重大经济现象、政策和措施地理常识——资源能源、气候环境等总之,常识判断备考重在平时。因此,建议大家在个性化复习上把握好国情社情的备考,多了解一些国家大事和重大举措,例如两会、政府工作报道、国家主权、法律层面等,平时多留意、多观察、多思考。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继承

为您推介常见的公考行测常识:

2640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2640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26403、期颐之年:一百岁

26404、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26405、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26406、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26407、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26408、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6409、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26410、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26411、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26412、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26413、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26414、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26415、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26416、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26417、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26418、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26419、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26420、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26421、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26422、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26423、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26424、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642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个光辉起点。《诗经》的体例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类,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颂不如雅、雅不如风。《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诗经》的一大特色就是写实的手法和纯朴自然的风格,这种质朴的现实主义传统,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

26426、春秋三传是指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26427、“孔孟”为孔子和孟子的合称。

26428、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同时他还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个包括世界观、认识论等在内的哲学思想体系。

26429、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

26430、“老庄”为老子和庄子的合称。

26431、老子,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的有《道德经》(又称《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第一个提出“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其作品的精华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6432、庄子,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其言论“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26433、荀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26434、韩非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他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26435、屈原,名平,字原。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里的《国风》并称“风骚”二体。

26436、屈宋是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26437、司马迁,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史记》记载了从中国上古传说到汉武帝时期上下3000多年的历史,是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堪称一座伟大的丰碑。《史记》的语言艺术,也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古文”的最高成就。

26438、汉初骚体赋最为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代表作家是贾谊,其主要作品有《吊屈原赋》和《鹏鸟赋》。“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6439、汉代乐府民歌书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所谓“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合称,汉乐府中最著名的两大代表作。

26440、三曹是对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26441、“建安七子”是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朊瑀、应玚、刘祯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26442、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6443、元代文学以戏曲著称,元杂剧以它高度的社会历史价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体制,开辟了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书会才人出身的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领袖。

26444、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明代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6445、清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的斗争,给小说创作以深刻影响。清初至乾隆时期是清小说发展的全盛时期,其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清代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26446、鲁迅

原名周树人,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6447、郭沫若

是现代文学史上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1921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成为“新诗第一人”。

26448、矛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矛盾最先创造了中国式的“三部曲”的写作方式,最先是“《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后来有“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26449、沈从文

京派代表作家之一,文学成就集中于小说。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西》等。沈从文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26450、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寻根文学”作家。20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视频

关于公务员考试视频你可以在中公教育网校官网选择免费视频在线学习观看。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

行测考前必看常识:2018两会知识点

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题目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考点颇多,考生们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对2018两会知识考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查看原文

行测常识判断冲刺要点梳理

常识判断一直以来是广大考生比较头疼的地方,本文在总结了近年来常识判断的常考知识点基础上,对今年法律部分可能考察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中公教育专家希望能够给广大备考的考生提供有效的参考...

>>>查看原文

行测备考干货:盘点十组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句子——“他的日子越来越美轮美奂了”“在抗震救灾前线,解放军官兵首当其冲,英勇参加救援的战斗”……可是这样的用法真的是标准无误的么?如果去翻开我们的《新华字典》,你会发现“美轮美奂”只能用来修饰建筑物的高大雄伟,“首当其冲”不是第一个冲上去而是首先受到攻击或伤害的意思。那么在生活中类似的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哪些呢?中公教育专家跟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

>>>查看原文

行测备考中不能错过的常识考点

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题目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考点颇多,考生们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对一些常识考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查看原文

行测定义判断题经济常识分享

近年来省考行测定义判断这部分的难度在不断增加,考察学科范围涉猎广泛,以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熟练掌握解题技巧的同时,应该加强一些常备的必备学科知识,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介绍一下在定义判断中各学科的常识会以哪种形式考察(以经济学类为例)

公共物品:分为两大类,即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认为...

>>>查看原文

行测备考:这些古诗你还记得多少

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文化知识涉猎非常的广泛,除了一定会考察的数学、语文之外,政治地理生物、历史物理化学等等都会有所涉及。对于一些本身不擅长的科目,丢分不会感觉到很可惜,可是若是在一些本来应该会的知识点上丢分就说不过去了。可能有的同学会感觉纳闷,我说的到底是什么知识呢?没错就是中公教育专家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大家对你初中高中学过的语文书里的古诗词,还有多少印象?那些经典名句你还记得多少呢?...

>>>查看原文

公考行测常识备考: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近来电视及网络中各种诗文类的综艺节目如火如荼,今天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一下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查看原文

行测常识积累:2024年为什么是“戊戌年”呢?

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所以明年准确的来说应该叫做“戌狗”年。

那为什么明年又是“戊戌年”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我们国家对年代的另外一种纪年方法。...

>>>查看原文

行测常识题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查看原文

行测常识题库:何谓哲学的“矛盾”

初学哲学的考生在接触到“矛盾”概念时,通常学习起来有难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习惯用生活中矛盾的概念取代其哲学概念,则会造成认知上的不准确。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就“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

>>>查看原文

标签:常识   判断   知识   考试   考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考路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k6./wenda/1685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