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公务员考试古代名人典故(公务员考试古代文化常识)

[本站 公务员考试古代名人典故♂生活中如果我们想形容做一件事情很难,自身力量太小,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会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杯水车薪。如果形容一个人十分自私吝啬会用一个成语来表达——一毛不拔。那这些成语到底出自哪里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公务员考试古代名人典故

生活中如果我们想形容做一件事情很难,自身力量太小,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会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杯水车薪。如果形容一个人十分自私吝啬会用一个成语来表达——一毛不拔。那这些成语到底出自哪里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生活中常用到的出自于古籍中的成语典故。 一、《孟子》中的成语 1、【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3、【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4、【事半功倍】事,要做的事情,指措施。功,功效。意为措施只有古人的一半,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后形容费力小,收效大。(注意与其反义词“事倍功半”的区别)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5、【一毛不拔】形容十分自私吝啬。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二、《荀子》中的成语 1、【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2、【持之有故】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3、【后发制人】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荀子·议兵》: “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4、【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三、《韩非子》中的成语 1、【吹毛求疵】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2、【道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3、【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试题练习】(单选)1.下列典故出自于《孟子》的是( )。 A.老马识途 B.箪食瓢饮 C.一毛不拔 D.吹毛求疵 【答案】C。解析:老马识途、吹毛求疵出自于《韩非子》,箪食瓢饮出自于《论语》。故本题答案为 C。

公务员考试古代文化常识

【导读】五千年的风雨已经走过,在这长长的历史洪流中,离不开很多的贤明君主的励精图治,中国在他们的治理下,才有现在的荣光,才有中国历史的数次“盛世”,这些“盛世”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也是经常出现,这些被歌颂的历史时期以治世、盛世、中兴等名目出现,总共大约有36次之多,范围实在太过宽泛,在公务员省考行测常识的学习时候,需要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储备,另外公务员省考行测常识内容广泛,考题覆盖范围比较广泛,并且考试出题方式灵活,综合性比较强,今天就带大家进行2021公务员省考行测常识积累,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公务员省考行测常识汇总:中国古代盛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汉武盛世

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后,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等。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史称“汉武盛世”。

2、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3、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4、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5、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6、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

7、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8、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例:关于科举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开皇之治指的是李世民

B.永宣盛世指的是永乐大帝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

C.光武中兴发生在西汉

D.汉武盛世在文景之治之后

【解析】D。开皇之治指的是隋文帝杨坚,A项错误。永宣盛世包括永乐大帝朱棣、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B项错误。光武中兴是指光武帝刘秀,东汉,C项错误。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D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以上就是2021公务员省考行测常识汇总:中国古代盛世的全部内容,其实在了解了文化常识的考试内容后,我们选择选项时会更加明确答案,从而更有底气去选择它。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大家务必利用零碎时间翻阅梳理记忆,再结合公务员行测备考技巧,相信对于大家的复习备考一定会有所帮助的。常识判断并不难,也并不枯燥,只不过需要大家用心积累即可。期待2020省考大家能够收获秋日硕果!

标签:盛世   公务员   常识   时期   出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公考路网立场,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k6./wenda/2299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