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跟事业单位的区别 ♂
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区别在于机构性质不同,财政供养方式不同,编制类型不同,工资待遇不同,比如事业单位是行政机构的补充,主要代替政府行使科教文卫等公益服务职能;国企其实就是企业,只是国家为了控制或方便管理一些涉及国计民生、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行业。
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区别:
1、机构性质不同
事业单位是行政机构的补充,主要代替政府行使科教文卫等公益服务职能;国企说白了就是企业,只是国家为了控制或方便管理一些涉及国计民生、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行业,通过国有资本控股或占股的方式,实现企业的主导权。
2、财政供养方式不同
事业单位分行政类、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行政类和公务员一样,都是财政全额拨款,本轮机构改革已被取消,大部分改为公益类:公益类分公益一类、二类和三类,一类全部是财政全额拨款,二类差额,三类部分差额、部分自收自支;生产经营类一般都是自收自支性质,国家不投入资金,全部由单位经营或收费留成维持运转。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国家已明确要求在2023年底前完成改革,全部转企推向市场。至于国企,顾名思义是企业,国家不投入资金负担单位运转,全部由企业自筹自支。
3、编制类型不同
事业单位统一使用事业编制,但分管理、专技和工勤三种岗位。国企没有编制之说,但实际上套用行政模式管理,如公务员一样也比照设置职级报备上级主管部门或国资委。国企人员达到一定级别,如比照副处,可直接调任行政事业单位任职,不受企业人员身份限制,也无需考试。
4、工资待遇不同
事业单位差不多是财政核发工资。国企实行的是年薪制,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因此有高有低,高的比事业单位要多得多,而低的可能连生活费都发不出,面临改制下岗的风险。
国企躺平会不会被辞退 ♂
国企躺平也是有被辞退的可能。在国企,员工被辞退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犯了原则性错误,比如说被刑事拘留,第二种情况就这个人本身工作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因为能力的原因或者因为企业需要的原因,现在不再用那么多人了,就会把这个人裁掉。
第1种情况被辞退是没有什么补偿的,因为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一项规定,员工应该遵纪守法。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潜台词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这个员工不遵纪守法,那他就不再是公司的员工,就可以把这个人辞退并且不给予他补偿,毕竟国企央企本身算是国家所有权的企业。员工不说,道德品质有多高,起码不能做违法犯罪的事情,这是一个最底线性的要求了。
第2种辞退是有补偿的,因为第2种辞退属于企业的强制辞退,不是个人原因,就是这个员工没有做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也没有触犯单位的纪律,只是说现在公司因为业务变更的原因不再需要那么多人,这个员工相对来说是下面所有员工里面能力比较差的,然后就把这个人辞掉了,这是公司主动辞退的,要按照N+1进行赔偿,工作一年赔两个月工资,工作10年赔11个月工资。
正式职工一般是不会被辞退的,顶多就是存在部门调动,因为跟这个领导发生了一些职场上不太愉快的事情,可能觉得自己在这工作没什么意思了,那个领导也会觉得两个人低头不见抬头见,谁看着谁都不舒服,还不如换个岗位。
国企转公务员考试考科目 ♂
一般笔试分专业考试、智力测试、)技术测试
专业考试
这种考试主要是检验应聘者担任某一职务时是否能达到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关的实际能力。
智力测试
主要测试应聘者的分析和观察问题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思维反映能力。
技术测试
主要测试应聘人员处理问题的速度和效果,检验对知识和智力运用的程度和能力。
想取得笔试的成功,注意事项:
一、了解笔试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笔试的内容一般分为3种:文化考试、专业知识考试和专业技术能力考试。
文化考试是为了检验毕业生的实际文化程度。毕业生虽然有学校开据的学习成绩,用人单位为了直接掌握毕业生的文化水平,往往采取笔试的方法进行。
题目类型以活题较多。如:对文科学生要求运用某一原理,或某一历史知识,分析某一问题;对理工科学生要求运用某一专业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考查毕业生文化基础是否扎实,文字表达能力水平等等。
专业知识考试的题目专业性很强。如,外国企业招聘雇员要考外语;科研机构招聘人员要考动手能力;国家机关招聘公务员要考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几年参加国家公务员甲种考试的人数最多,它是录用非领导职务的一般公务员,实行面对社会的公开竞争性考试。
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者,考试科目为法律、政治、行政学、公文写作、英语及能力考试;具有大专毕业文化程度者,考试科目为法律、政治、行政学、公文写作及能力考试。
二、了解笔试重点,掌握笔试方法
据了解,用人单位的笔试重点是常用的基础知识。所以在笔试时,要注意以下3点:
1、不要把复习重点放在难点、怪题上,要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在实际运用上下功夫。
2、不要死扣几道题,有时笔试出题量较大,其用意一方面考察知识掌握程度,一方面考察应试能力。所以考生在浏览卷面后,要迅速答较容易的题目,余下的时间再认真推敲其它题目。
3、答题时要掌握好主次之分。有时毕业生见简答题是自己准备较充分的,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而对论述题则准备不够,就随便写了几十个字。这样功夫没用到点上,成绩当然会受到影响。毕业生在统览全卷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题目下功夫,认真答写,充分显示自己的知识水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有企业
国企转正是不是就有了编制 ♂
国企转正后也没有编制。
目前,关于国企是逐渐从编制转变成合同制了,老员工老领导有些可能还是带有编制的,新录用的员工几乎都是合同制。编制转变为合同,并不影响工作。
简单的说,政府出资成立或者国资控股企业都算是国企。通过公开招聘进入国企,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都是需要签订合同的。
一般来说,从签下合同开始,基本就是稳定了,有没有编制其实影响是不大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与国企签订的合同分为两类:
一类是劳动合同;另一类是劳务合同。
所谓临时工就是签的劳务合同,这类合同基本上都是和第三方劳务公司签的,第三方劳务公司在和甲方企业签的劳务派遣协议。而正式工是不能随便开除的,但是临时工确实是可以开除的,当然绝大部分的时候是不会随便开除的,不利于稳定。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基本都是有违法犯罪,或者不能胜任工作又不服从另行工作安排的,对劳动者的要求基本都是遵纪守法、遵守规章、服从工作安排这一类的。
这样的要求,即使你在公司混日子,只要你自己不干的怨天尤人,基本上不可能开除谁的。而且劳动合同即使期满,也是可以续签的,完全不用担心不能续签,只要公司不倒闭,你没有犯大错,续签合同就是走个过程。
国企转正算不算入编 ♂
国企转正了也不是入编,因为国有企业在现行的规则之下,是没有编制的,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一般都属于合同关系。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只要是正式聘用的人员,企业都会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权益,因此,国企并不存在编制的说法。
1、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合同
一部分央企或国企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国企单位隶属事业单位,有编制,对于这种单位,如果签订劳动合同,则不仅是正式员工,而且有正规的编制。这种编制,在编即上报人事局备案,占用编制名额,单位不能独自决定人员去留,需报人事局审批,即相当于说是过去的铁饭碗。但是,仅仅一部分事业单位性质的央企或国企有编制,而且当时国企也在改革,现在有编制的员工也需要自己缴纳五险一金,其优越性也在逐渐削弱,且相对工资一般并不高。
所以,有编制仅能保证铁饭碗,并不能保证吃得饱。
2、正式合同
即跟央企或国企单位签订的合同,因为该单位没有编制,其合同不用保送人事局备案,所以为正规的合同,但又不是编制合同。
这种单位的合同,由佣工单位自主管理,比较灵活,也不是铁饭碗。
3、合同工
部分单位由于编制或人员、工作性质等限制,需要招聘一部分合同工。这种合同工虽然在单位上班,但与单位签订的是劳务合同,并非与企业签劳动合同,这种一般称为合同工。这种相对稳定性和待遇可能与正式员工有差异,但比派遣员好很多。
4、外包人员
这种人员与企业之间为甲方和乙方的关系,企业单位根据工作内容与乙方签订的合同,乙方派驻人员进入甲方工作,这种长期入驻甲方的乙方人员,有时称为外包人员。外包人员的劳动合同与乙方签订,其与甲方上无雇佣关系。
标签:国企 合同 编制 企业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