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考路网(gk6.cn)分享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轻松搞定工程问题之多者合作1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快速做对选词填空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轻松搞定工程问题之多者合作1
2、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快速做对选词填空1
3、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主旨题中的“对策”情结1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轻松搞定工程问题之多者合作1 ♂
在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作为一种常规题型,往往占有不小的份量,而工程问题则是其中的一种高频考点。工程问题常常考查普通工程和多者合作。
对于工程问题的多者合作问题,我们通常采用特值法进行求解,题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已知工作时间,设工作总量为特值
已知完成工作的多个工作时间,可以设工作总量为1或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算出各自的效率,结合题目要求解题即可。
【例1】有一项工作,甲单干需要10小时完成,乙单干需要15小时完成。那么甲乙合作完成这项工作共用了( )小时。
A.5 B.6 C.7 D.8
【答案】B。解析:本题已知完成同一项工作的两个不同时间,分别为10小时、15小时,即可将该工程的工作总量设为两者的最小公倍数30。由此可得甲的工作效率为3,乙的工作效率为2,根据工作总量=效率×时间,则二者合作完成工程的时间等于30÷(3+2)=6。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二、已知效率之间的比例关系,设效率为最简比
如果在题干中,直接或间接已知不同个体(团体)效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设效率为最简比,进而算出工作总量,再结合题目要求解题。
【例2】A工程队的效率是B工程队的2倍,某工程交给两队共同完成需要6天。如果两队的工作效率均提高一倍,且B队中途休息了1天,问要保证工程按原来的时间完成,A队中途最多可以休息几天?
A.4 B.3 C.2 D.1
【答案】A。解析:题干已知A、B两队的效率之比为2:1,直接设A的效率为2,B的效率为1,工作总量即为(2+1)×6=18。两队效率提高一倍后,A,B效率分别变成4和2,仍然按原来时间(6天)完成了工作,B队中途休息了1天,即工作了5天,因此在此项工作中,A完成的工作量等于18-2×5=8,A工作所用的时间为8/4=2天,即休息了4天。因此本题选择A项。
三、已知参与工作的具体人或机器数量时,一般设单个效率为1
如果在题干中已知参加工作的具体人数或机器数,一般可以设单个效率为1,单位时间的总效率即等于具体个数,进而可以算出工作总量,再结合题目要求解题。
【例3】工程队接到一项工程,投入80台挖掘机。如连续施工30天,每天工作10小时,正好按期完成。但施工过程中遭遇大暴雨,有10天时间无法施工,工期还剩8天时,工程队增派70台挖掘机并加班施工。工程队若想按期完成,平均每天需要多工作多少个小时?
A.1.5 B.2 C.2.5 D.3
【答案】B。解析:题干已知挖掘机的数量为80,即可设每台每小时的效率为1,则80台每小时的效率为80,工作总量即为80×30×10=24000。实际施工时,10天无法施工,还剩8天工期,则已完成30-10-8=12天的工作量,即为80×12×10=9600,剩余工作量为24000-9600=14400。需要按期完工,则剩下的工作需要在8天内完成,且增派70台挖掘机,则每小时的工作效率变为80+70=150,则每天工作的时长等于14400/(150×8)=12,则相比原来的每天10小时需要增加2小时。因此,本题选择B项。
综上所述,工程问题中的多者合作大多都有固定的解法,并且相对比较简单,希望大家都能多加练习,把工程问题变成自己的拿分题。在此也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快速做对选词填空1 ♂
大家都知道,选词填空一直都是言语理解中比较难把握的题型,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如何快速通过语境分析来确定答案。
以下面这道题为例:
现实生活中,对损害公共利益、影响地方形象的事,人们________。可是对司空见惯的不法不端行为,大多数人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干脆视而不见,集体沉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成熟________,________不出头的中庸哲学,让很多人只管把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小算盘打得又精又响,而不去管公共空间里的事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讳莫如深 理性 理所当然
B.深恶痛绝 圆滑 明哲保身
C.诚惶诚恐 世故 洁身自好
D.望而却步 豁达 见风使舵
第一空,通过转折词可是提示设空处的含义应该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集体沉默构成相反关系,也就是表达不容忍、不沉默的意思,A选项讳莫如深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不符合空义,排除;B选项深恶痛绝指极端地厌恶、痛恨,能体现出人们对损害公共利益、影响地方形象的事是不容忍的态度,保留;C选项诚惶诚恐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不符合空义,排除;D选项望而却步一看到就往后退缩,形容十分害怕困难和危险,不符合空义,排除。第一空我们基本上确定了正确答案为B选项,接下来一起来验证二、三空。
第二空,通过上文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及整个文段对人们面对不端行为沉默的不认可,可知设空处应该填一个贬义词,B选项圆滑形容人善于敷衍讨好,不负责任,符合空义,保留;再来看第二空剩下的几个词,A理性指不感性,为中性词,不符合,排除;C世故指熟习世俗人情习惯,待人处事圆通周到,为中性词,不符合,排除;D豁达指性格开朗,气量大,为褒义词,不符合空义,排除。
第三空,修饰的是不出头的中庸哲学要体现出不出头的意思,B选项明哲保身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情,符合空义,保留;A选项理所当然侧重于符合道理,不符合空义,排除;C选项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不符合空义,排除;D选项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颜色行事,不符合空义,排除。
综合三个空的分析,这道题的最佳答案都是B选项。
相信通过这道题,大家对选词填空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平时做题过程中,只要认真分析语境,找准对应关系,选词填空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主旨题中的“对策”情结1 ♂
主旨题是行测言语部分的必考题型,相对来说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类题型,突破这类题型对于言语部分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主旨题中经常涉及关于“对策”的这一类题,部分同学做题时遇到“对策”这一类题就会选择“对策”作为选项,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对策”都是我们要去选择的,为了帮助考生突破这一类题目,
这类题目的特点就是会经常在选项中,出现“应该”,“必须”,“需要”等对策性表述的词语,下面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说明。
例1
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儿童阅读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从读者年龄段来说,有的作家专心致志地为幼儿写作,有的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写作,还有的着力满足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需求;从写作内容来说,有的作家专门为孩子写科幻故事,有的一心写冒险小说,有的则认真地为孩子写生活故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儿童图书写作的目的性不断增强
B.儿童图书作者的创作定位趋向精准
C.定位准确的儿童图书更适合儿童阅读
D.作家应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确定创作方向
【解析】B。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指出越来越多的儿童图书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然后分别从读者年龄段和写作内容两个方面,具体列举了作家的不同定位。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儿童图书作家定位的细化问题,与之相符的为B项。
此题的D项“作家应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确定创作方向”说的是作家该如何做,提出了对策,但是由于文段中并不存在问题,所以我们不能选择D项。
例2
科学素质是公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我国仅为6.2%。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科普方面的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服务的机会明显偏少。
这段话意在说明:
A.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B.全社会应关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C.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公民科学素质上存在差距
D.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解析】A。解析:文段首先强调了科学素质对公民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接着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对比,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的比例低、不均衡的问题。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要解决这一问题,即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B项的“全社会关注”无法推出;C、D项仅指出存在的问题,非解决之策。故本题选A。
此题中的B项说“全社会应关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也属于对策性表述,但由于文段中涉及的问题是: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还不够高,而B项提的对策是应该去关注公民素质的提高,所以文段的问题与选项的对策是不匹配的,所以不选B项。
总结得出,会在两种情况下不选“对策”类的选项。第一,文段中没有问题时,不选“对策”。第二,文段中的问题与选项中的“对策”不匹配时,不选该对策。